先进技术在滑行颁奖礼中获赞誉
创新产品展现水翼技术新突破
为帆船手带来疾速体验,为摩托艇用户提供长续航电动动力——滑行技术正重塑航海业。滑行颁奖礼旨在表彰水域交通这一新兴分支,其中METSTRADE展会赞助的"创新科技"类别持续呈现凌波技术的迭代升级。
获奖作品:Waszp新型舵翼
Waszp团队融合最新水翼设计理念,对竞速级水翼帆船的舵翼进行重新设计。这艘3.9米长的单体设计赛船已成为40余个国家1500余名选手参与的流行赛事级别。首艘船体由资深水手Andrew McDougall于2016年设计推出。在要求所有赛船保持统一规格以确保公平竞技的单体设计级别中,船厂始终致力于优化设计却面临挑战。
今年团队推出的改进型舵翼适配原有舵架,可实现舵叶升降。当船舶接近沙滩或浅水区时,舵翼可被抬起。提供升力的水平部件通过卡扣与垂直舵杆连接,按键即可固定。新设计有效减少空泡现象,显著降低翼片周围气泡产生,增强升力并减少湍流,使船速提升且操控性更强。
试驾水手反馈:新舵翼使轻风起航更为轻松,转向时滑行距离延长,为调整航向、在新航线上操控帆索预留更充裕时间。

SiFly喷水推进系统
保加利亚电动水翼板制造商SiFly研发的喷水推进系统可适配电动水翼板。该公司由奥运风筝冲浪运动员Alexander Bachev于2019年创立,致力于让更多人体验贴水飞行的刺激与速度。
动力源并非风帆而是电动马达,电池组集成于板体内。SiFly水翼板采用便捷拆装设计便于运输存储。早期型号通过水翼垂直段底部的螺旋桨驱动,去年品牌推出喷水推进系统。
水下推进部件全部封装于圆柱形外壳内,大幅提升安全性。相比螺旋桨,喷水推进在高速状态下效能更高,使电动水翼板兼具更高极速与更长续航。电机嵌入板体桅杆基座的凹槽,通过线缆连接电池。桅杆与翼片均采用卡扣式快拆系统。

Foil Drive Assist Slim助力系统
从水面漂浮到翼板滑行是最具挑战的环节,翼板冲浪者与泵板起航的滑手们每次出发都深有体会。澳大利亚板手Paul Martin因肩伤仍想继续冲浪,基于电动水翼板等小型船只的使用经验,他决心开发助力突破起速难关的装置。
该电动引擎可加装于现有水翼板实现初始加速。电池组安装在板体与水翼立杆之间,连接固定于桅杆上段的电机。整套系统能推动板体达到离水速度,当水翼开始作用且速度提升,电机将抬离水面转为无动力滑行。
整套装置重量仅4公斤左右(根据电池容量略有差异)。轻量化设计使冲浪者能在巨浪中灵活转向。当地冲浪者目睹Martin使用"起飞辅助"系统后,市场需求接踵而至。基础版于2021年面世,纤薄版于2024年推出。

Chubanga V4/V5奥运版水翼
流体动力学研究推动奥运风筝冲浪项目打造极致速度的水翼。该设计注重加速性能,使选手在逆风段能采用更小迎角,顺风段保持更深航线。
研发团队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操控便利性。桅杆翼型经优化减少空泡现象,采用复合材料延长长度且保持刚性。翼片与桅杆的新型连接结构提升稳定性,精密接口减少阻力提升性能。
新型底座使后翼角度调节更便捷,选手可根据赛场风浪条件调整。提供两种版本选择:带稳定鳍版本增强稳定性但转向稍显滞重,无鳍版本操控灵活转向流畅。

Oceanflight飞行控制系统
水翼动力艇需要精准的航行控制。爱好者常将水翼航行比作"魔毯飞行",贴水滑行时无需随波摇摆。通过连续调节水下水平翼片的攻角,系统可主动控制船体离水高度。
德国Oceanflight公司(2022年由四位创始人创立)开发的控制系统,能使电动/混合动力船只按预设高度在水翼上稳定航行。该基础系统适用于所有水翼船制造厂,通过多组传感器收集海况、航速、水翼角度、舵翼角度及水下障碍物等数据。
紧凑型中央处理器整合信息并控制水翼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"魔毯飞行"。控制系统在安装时需根据船体参数进行编程适配。

滑行颁奖礼由滑行组织委员会主办,获奖者由涵盖水手、赛队、赛事方、游艇会、院校科研机构、船厂及船舶设计师的滑行社区提名评选。14个类别共92个参赛项目入围,METSTRADE赞助的"创新科技"类别获奖作品已在本文呈现。
本届总冠军由法国风筝水翼运动员Erwan Jauffroy获得,他耗时12小时19分钟完成土伦至卡尔维247公里单人顺风跨海航行,同时斩获男子运动员奖项。其他类别获奖者包括IQFoil奥运冠军Marta Maggetti(女子运动员)、西班牙加的斯滑行训练基地(滑行新星培育奖)及Birdyfish S水翼船(量产水翼船奖)。颁奖典礼于5月20日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。
本资讯是由“中欧世界展会网”工作人员翻译整理,我们一家汇集全球展会时间地点资讯的服务平台,为客户提供:展位预定,参观服务,设计搭建等服务,欢迎您的来电:400-837-8606 (24小时)接听!